中國PE市場:是沃土 也瘋狂
金融危機以來,相較于國際PE(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)大鱷的門前冷落,中國PE市場似乎是風景獨好。
不管是從行業成熟度還是從規模來看,中國PE行業目前仍然處于“幼兒期”,而且剛剛經歷了2012年各種不確定性持續發酵的寒冬,市場活躍度及投資回報水平均有下滑。但放眼未來五到十年,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、新三板的開立建設,再加上現有的中小板、創業板兩個市場的持續擴容,中國PE行業或將上演新一輪的瘋狂。
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年會上,弘毅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趙令歡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專訪。他表示,中國的PE行業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,仍然是九牛一毛,而要配置中國這么大體量的實體經濟,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現在也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遇。
發展空間巨大
中國經濟時報:您提到中國以后的改革開放會越來越有中國特色,比如PE就是一個舶來品,那弘毅在PE領域是不是也會做得更有中國特色呢?
趙令歡:我們已經這么做了。我們的融資、投資、管理、退出,實際上都有中國特色。比如說融資,咱們一開始是“兩頭在外”。因為在中國投資中國企業,基金實體卻只能設置在國外,中國的投資人要把錢換成美元,放到國外的基金,最終還要投資到中國的公司。然后中國的公司投資到位之后要上市,最終還是在境外退出,這就是所謂的“兩頭在外”,即投資和退出均在境外。經過這十年的努力,特別是到了2007年,中國對《合伙企業法》進行了修改,國內機構出資人,比如社?;鹨约昂髞淼谋kU公司都對其開放,并進入這個類別。
弘毅率先變成了所謂人民幣基金的領先者,而且主要是做機構投資人,這些都是有開創意義的嘗試。就是把一個概念如何在中國逐漸實施,這個實施不是簡單的照搬,因為中國社保對管理者的要求、監管和整個監控都和國外的一般機構不一樣,它有中國特色。
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,管理更是如此。中國的管理是中國文化、中國現代企業發展歷史的一個現實反射,中國的現代工業發展歷史很短,但是發展很快,和國外發達社會走過的路徑完全不一樣,所以到了現在,我們所經歷的各種管理上的需求就完全不一樣,這個終歸要符合中國的特色。資本市場也一樣,中國資本市場現在量很大,但是散戶行為很重,機構出資人很少,所以就面臨國外市場幾乎沒有面臨的問題,我們在解決這些問題。
中國經濟時報:中國的PE市場跟國外比較來看,還是一個相對不成熟的市場,您對這個市場有信心嗎?
趙令歡:中國的PE市場起步比較晚,不過發展速度很快,更重要的是以后的空間還是很大。中國是個很大的經濟實體,現在PE行業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,仍然是九牛一毛。要配置中國這個實體經濟,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所以我覺得現在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遇。
中國經濟時報:這樣一個發展很快的市場是不是也會有很多風險?
趙令歡:當然會有很多風險。因為投資到了最后就是你在追求回報,但是你要管控風險。中國的風險很多,比如說PE是大家俗稱的財務投資類別或者叫金融投資類別,它通常要依附于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,就是你要對合同認真,管理層要奉行誠信經商的原則,意思就是說不能去造假,另外還需要有一個比較規范的職業品行。
這些東西我相信是中國很多企業和企業家追求的目標,但也是我們很多企業還沒有實現的。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來做很多工作,要知道什么東西是已經發展成熟了,什么東西還在發展過程中,什么東西是虛假的。
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回暖
中國經濟時報:大家都很關注弘毅在前海的試點,弘毅為什么愿意積極參與其中呢?
趙令歡:國務院批準深圳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,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,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。因為下一步的金融開放,我們覺得前海是前沿哨所。比如說資本向下的有限開放、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乃至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,我們覺得都和前海有關系。
弘毅作為PE界的知名企業,也是圍著我們的本行去參與,比如我們建議是不是定那個地方、選擇一些行業來做這種資本向下的有限開放和人民幣的自由兌換。因為現在PE行業,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,在中國基本上被證明了幾件事。第一,它的確是帶著資源的資本,不是簡單的炒股票,對企業的發展從治理到管理都有好處;第二,中國的企業漸漸地要往國外去融合,國際的企業要更深層次做本土化嘗試,這中間都需要這種資源去教化這些企業。
從這幾點出發,我覺得PE行業,應該重視國家進行的前海做先行先試試驗區這件事,弘毅是從這個角度積極參與的。
中國經濟時報:弘毅在今年有什么新動作或者戰略部署?